close

當我和同學老師們抵達威尼斯時,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左右,天色晚了而且還下起了密密麻麻的細雨,我還記得那時身心俱疲但仍然強撐著的感覺,逼著自己打起精神拖著行李緊跟著同學一起搭船前往公寓。我對威尼斯的印象就是從一片漆黑和細雨中的海水腥味開始的。(我沒有想到我對威尼斯的印象會是這樣所以特別註明一下:P)

我覺得我的第一印象實在跟網路上很多人對威尼斯的介紹比較起來很不一樣,我覺得大部分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我坐火車從佛羅倫斯抵達威尼斯時已經是晚上(而且以歐洲店家營業時間來說,應該是深夜了),我想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忘記那著拖著行李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行走,還不斷地靠裡面走的感覺,雖然我知道另外一側就是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海水水道運河,但那一側黑壓壓一片而且充滿海水味道的感覺讓我還是有點膽怯,這也許會是我這輩子每次在聊到威尼斯時永遠會說的第一件體驗了。

回到這篇要介紹的主題吧,本篇將針對威尼斯的景點作整理和介紹,基於藝術史的領域來推薦幾個我所到訪的地方。如果讀者們有興趣,不妨看看我對於羅馬、佛羅倫斯與錫耶納的三篇介紹:

【深訪義大利】熱愛藝術的你一定要去的地方《羅馬篇》

【深訪義大利】熱愛藝術的你一定要去的地方《佛羅倫斯篇》

【深訪義大利】熱愛藝術的你一定要去的地方《錫耶納Siena篇》

我的威尼斯旅程較為鬆散,一方面是與教授的行程分開而走得較為自由,一方面是我個人在經歷了前面九天的羅馬、佛羅倫斯密集行程之後開始感到疲憊,因此我也有漏掉許多威尼斯必去必看的景點,接下來要提供給讀者們的也許不是每個人心目中第一次去威尼斯就要看的教堂博物館或景點,但我去看的這些地方都是我在親眼目睹之後發現更深度的威尼斯風情~

02.jpg 04.jpg 05.jpg

undefined

【總督宮 Palazzo Ducale】

總督宮應該會是本篇裡最為著名也最不需要贅述的景點了。顧名思義就可以得知此建築是威尼斯昔日政府的行政中心與法院,更是威尼斯總督的住所,建立時間約為西元1340年(14世紀)。上方圖片中總督宮的外窗設計就可以立刻得知此建築是非常經典的哥德式建築,窗戶是哥德建築使用的尖拱形設計,不管是教堂或是公共建築都相當常見。1574年總督發生大火而由著名的北方文藝復興建築大師安德列亞。帕拉迪歐Andrea Palladio提出新設計,但依照現在的樣貌,很顯然的Palladio的設計並未採納,繼續延續了原本的哥德風格。不過著名的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也是在16世紀的大火之後的重建才新增的巴洛克式橋樑,用以連接總督宮與監獄的通道。

14.jpg

undefined 17.jpg

【聖方濟會榮耀聖母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Gloriosa dei Frari】

通常我們會通稱這座教堂叫做Frari,這是威尼斯頗具規模的大教堂之一,觀光客也非常多,都是為了威尼斯畫派最具代表性、知名度最高的畫家堤香Tiziano Vecelli而來。英語系國家會叫他堤香Titian,但其實原文中他的名字翻成中文應該叫做堤齊安諾,不過台灣的西洋藝術史還是由英語系國家傳來,因此我們還是稱他叫堤香吧。不僅是西方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兩張祭壇畫存放於這座教堂中,畫家堤香自己本人最後也安葬於此。

安放於面對主祭壇後的左側第一幅祭壇畫,是堤香所做的【Pesaro Madonna】,這一幅是西方藝術史中必讀的一張作品,是威尼斯畫派堤香最具風格代表性的作品,該畫是威尼斯當地望族Pesaro家族委託堤香所做,這張作品經典跨世紀之處是他的構圖,堤香所表現的畫中世界是一個沒有明確邊界的場景,是無法馬上認出是什麼樣的地方的空間,雖然聖母抱著聖子坐在寶座上,身邊有Pesaro家族成員和聖方濟圍繞,但看不出完整的建築結構來暗示這是什麼地方,在文藝復興全盛期,堤香創造了一個畫中人物不多卻因為不確定之空間營造而內容豐富的構圖,是非常新創的佳作。

主祭壇的【聖母升天圖Assumption of the Virgin】也是堤香所做的代表作品,畫中內容應該比較好理解,就是在聖母過世後也受到上帝和耶穌的感召,由天使迎接前往天堂,是個非常常見的繪畫題材。堤香的表現在當時也是很大膽的創舉,主要是堤香的構圖較為活潑,聖母的肢體動作較為激烈,通常傳統的聖母都會是靜態的樣貌,而天使也較為莊嚴的迎接她,而堤香的表現更為人性,天使們也看起來為了聖母的升天而歡欣鼓舞,還拿著王冠迎接她,簡單來說這幅畫充滿了戲劇張力而更加的生動,也是堤香在威尼斯打響名聲、奠定畫壇地位的作品。

18.jpg

另外一幅要介紹的是威尼斯畫派先驅畫家喬瓦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Frari Triptych】,又稱作【Pesaro Triptych】,喬瓦尼貝里尼是堤香之前非常重要的威尼斯文藝復興畫家,堤香受其畫風影響而繼續延續開創自己的風格,進而豐富了威尼斯畫派的獨特表現。

"Triptych"是藝術史中的專有名詞,意指由三片木板拼成的繪畫/雕刻作品;"Diptych"是兩片組成;四片以上則是叫做"Polyptych"

Giovanni Bellini的父親也是威尼斯的文藝復興藝術家賈柯波。貝里尼 Jacopo Bellini,他的兄弟是同樣在威尼斯相當有知名度的藝術家真蒂萊。貝里尼 Gentile Bellini,兄弟倆的姊姊甚至嫁給另一位Jacopo Bellini門下的學徒安德烈亞。曼帖亞Andrea Mantegna,同樣是文藝復興時期很重要的藝術家。

undefined

undefined ​​​

【學院美術館 Gallerie dell'Accademia in Venezia】

學院美術館的知名度很高,我在這裡要介紹的不是學院美術館簡述或藝術品的簡介,是想要針對其中幾件學院美術館收藏的作品做較為深入的介紹,提供給讀者參考,希望讀者真的親身前往時在美術館中眾多藝術品中找到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作品,站在它面前細細品味一番。

學院美術館中有一件看似平凡、卻是義大利的國寶:【La Tempesta】,是威尼斯畫家喬久內Giorgione最著名的作品,中文翻作暴風雨The Tempest,這幅作品又因為畫中的人物所以也叫做The Gypsy Girl and the Soldier,這是一件長久被藝術史學家研究、而且爭議不斷的畫作,到現在Giorgione所描繪的內容仍然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畫中右側一個女人坐在草皮上哺乳給嬰兒,學者們普遍認為這個女人是個吉普賽女人,坐姿和嬰兒吸奶的角度其實有點不太自然;畫面左側是一位以歇站式(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站著的男人,身分被認為是一位士兵。

"Contrapposto"是一個義大利文、藝術史的專有名詞,不管在雕塑或是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常常都會出現的一種人物站立姿態,人的重心會集中在其中一側的腳上,而另外一隻腳則處於較為放鬆、沒有施力的狀態,我們平常其實有時候走路或站累了,也會利用這種姿勢調整腳上的長期施力所帶來的痠痛感,因此這個姿勢又稱作歇站式,藝術史中會稱它為對立式平衡,因為在藝術作品中藝術家之所以使用它是因為為了平衡整個雕塑作品的和諧感與平衡,讓整個人物的樣子更為自然或協調,在繪畫中這樣的人物姿態同樣產生美感而讓畫家廣泛地使用。

回到暴風雨這張作品中,左側的男人其實仔細看會看到似乎有被塗改過的痕跡,學者們曾經使用X光掃描油畫畫板證實,Giorgione在同個位置上原本描繪的是一個裸體女人,後來才塗改成現在所看到的士兵。這張作品想要表達的寓意或解釋並沒有定論,就像我上面所說的,學者們說法不一,論述非常多;有說法認為這是非常隱晦的逃往埃及Flight to Egypt基督教故事題材表現、或是源自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又或是在描繪被趕出伊甸園的亞當夏娃與他們的兒子,而遠景的暴風雨就是上帝將他們趕出樂園的意涵,還有非常多根據不同圖像學的面相所發展出來的研究論述。這幅作品仍然是一團謎團,既神秘又迷人,絕對是讀者前往學院美術館最值得觀賞的作品。

威尼斯(上篇)這裡先告一個段落,本篇介紹的是建築與繪畫的部分,希望大家對這幾個精選作品的深入介紹滿意;(下篇)我將針對我和同學們額外去參觀的威尼斯外島部分輕鬆地介紹,是個非常推薦半日遊或一日遊的遊客前往的地方,敬請期待~

 

2018.03 in Keeiung

arrow
arrow

    黑白的葛麗梅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